首页 > 公证研讨 > 研讨文章 
网站搜索
网上服务
研讨文章

公证“锁”住网络语言暴力

时间   2016-01-16   浏览量   1997次

        (本文编辑:尹心草)2015年7月,扬州公证处成功办结了一项有关微博侵权的证据保全公证。公证书背后承载的案例作为扬州首例微博侵权案,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,新华社对其跟踪报道,黑龙江卫视、天津卫视均作了专题报道。此外,该项公证书也受到扬州本地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,扬州百姓每晚必看的著名电视节目《关注》给予了大篇幅的特写及高度评价,其他媒体也纷纷加以转载播放。该案例将公证作为“证据王牌”的正面形象深入人心,也无形当中成为扬州公证服务宣传工作的年度力作。


        七月的一天,杨女士满脸沮丧的来到扬州公证处,声泪俱下地向公证员陈述了她的遭遇。原来,杨女士是一名音乐老师,平时热衷于上网,在新浪微博注册了叫“XXXX”的账号,并且进行了身份认证。今年6月底,高考结果出炉后,有人在新浪微博发布内容,质疑扬州一所知名中学的教学质量。为此,该网友遭到不同意见者攻击。杨女士也转发了微博并发言声援质疑者。那些持有异见的网友转而开始对她进行辱骂。这一事件持续多日,情况也一再升级,发展到后来,甚至有人专门注册多个“马甲”,变着花样对她及其家人进行辱骂和人身攻击。更让杨女士难以接受的是,上幼儿园的女儿也成了被骂的对象。甚至有人还将她和女儿的合影以及真实姓名、联系方式发到网上,加以丑化后进行威胁和辱骂。该事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网友关注,相关微博内容的日点击量超过万次,造成了恶劣影响。杨女士想将那些侵犯其名誉权的网友告上法庭,使其受到法律制裁,但苦于取证困难、一时无计可施。因此,杨女士便求助于扬州公证处,希望公证处能将网友在微博上辱骂她的言论加以保全,为她维权提供证据。


        近几年来,电子证据保全并不少见,其用途大多是作为法庭的呈堂证据。但是,杨女士的情况非常特殊,不仅案情影响范围广,而且其事由是扬州首例微博”口水战“引起的名誉权纠纷,受到社会广泛关注。那么,公证书也必将承载更重的压力和份量,必须具有超越证词的内涵要求。因此,公证处高度重视,对这项公证“能不能做”、“如何做”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步骤,力求未雨绸缪、成竹在胸。
首先,公证员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微博的性质。微博是一种数据信息,是通过网络空间将特定文字符号以电子形式展示出来。在诉讼中,一份可作为证据使用的微博应由微博信息本身、运行记录以及系统信息三部分组成。微博用户编写并发布的微博信息被传输并保存在数据层,系统管理者在业务层上操作相应指令,使微博信息通过显示层显示给微博信息的发布者以及其他微博用户。可见,微博系统管理者与微博信息发布者若不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,微博信息被篡改的可能性较小,微博信息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保障系数。因此,对微博信息进行证据保全并无不妥,公证员认为对该案进行受理并无异议。


        其次,为避免特定电子设备上的运行系统对微博证据保全公证的不利影响,公证员要求当事人使用本处的办公计算机和办公网络进行操作,并仔细把握和检查公证的每一个环节,避免某些恶意技术手段对保全过程进行的各种干扰;再次,在保全过程中,公证员综合采用现场记录、打印等多种方式对保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,随时检查操作环境和系统的安全性,并及时检测各项电子设备的运行情况。此外,为防止可能出现的形式上的缺陷,公证员采取截屏打印和实时打印相结合的方式,使得保全的微博信息更加全面、证据形式更加直观。


        当杨女士拿到公证书的那一刻,她长长舒了一口气并说道,”我终于可以昂首挺胸、阔步迈进法院申请立案了“。杨女士的话语并不夸张。由于目前我国理论探索和规划创设远远落后于网络的发展步伐,使得涉及网络的侵权纠纷成为困扰审判实践的突出难题。同时,由于网民真实身份难以判断,网上举证困难,也导致受害人举证举步维艰。而电子证据保全公证书正如寒冷冬日里穿在外套里面的“保暖背心”,别人看不到,却可以温暖并保护着在网络世界里权益被侵害的每一个受害者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 (转载时题目有改动)